又宗稚川以饮酒食肉腥脍生冷过度,因居处不节,或露卧湿地,或当风取凉,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,传于脾胃。学者即在上下四旁搜求病情,便可识也。
《北史》齐司马膺之好读《太玄经》,每云:我欲与杨子同游,患痢十七年不愈,齐亡岁,以痢终。仲景故用葛根以升腾胃气,鼓邪仍从外出,佐以芩、连之苦,苦以坚之,坚毛窍以止汗,坚肠胃以止泻,又以甘草调中,邪去而正立复,病自不难解矣。
是以疗饥者不在于羞珍,愈病者何烦于异术。虽不能争相延请,而缘其立说以为准则,由是伸躄起废,各为全人。
《九峰医案》曰:疟邪之后,留热未除,先天固不足,后天亦不振,肾为先天,脾为后天,脾肾不足以化精微,酿生湿热,湿盦发黄,五液不充,热留阴分,致生潮热。食顷脉静身凉,神清气爽,诸证如失。
有子瘖者,胞胎压少阴连舌本之脉络也,法宜升举胎气,如不应,生娩自能言。 笔者经验若发热多于发冷,汗出多,口渴甚,脉弦数者,加知母、石膏、花粉、黄连之类。
金止于燥,燥而不枯,故为病轻。柴胡白虎汤,主治伏邪温疫,身热脉浮,有汗心烦口渴等证,非羌防所宜者。